病理學為臨床醫學的基礎,病理檢查與醫學檢驗則為疾病診斷與治療的依據。為提供雲嘉南地區民眾優質的病理檢驗服務品質,成大醫學中心依序於73年8月在醫學院成立病理學科,再於77年1月成立附設醫院病理部,由病理科教師兼任病理部主治醫師,並由病理學科主任兼任病理部主任。
成醫病理迄今20餘年,已歷12任主任,分別為:曾楨皓教授76.02 ~ 78.01、李玉雲教授78.02 ~ 78.07、范抗教授78.08 ~ 79.07、靳應臺教授、79.08 ~ 79.11、劉湘梅教授79.12 ~ 83.07、葉純甫教授83.08 ~ 84.02、蘇益仁教授84.02 ~ 87.07、靳應臺教授 87.08 ~ 93.07、周楠華教授93.08 ~ 96.07、李玉雲教授96.08 ~ 97.07、顏經洲教授 97.08~103.07、張孔昭教授103.08~108.07、蕭振仁教授108.08迄今。並為加強實驗室品質系統及研發能力,促使臨床服務、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自83年起延攬醫技系、病理學科、分醫所、婦產部、皮膚部等科部老師擔任全職或部份時間顧問,相繼有21位老師參與,共同為成醫檢驗品質提昇而努力。
本部各項服務於77年本院開幕時即全面上線,包括外科病理、細胞病理、微生物、電子顯微鏡、細胞遺傳、生化、血清免疫、血液、血庫、急診、門診等業務。隨著檢驗技術進步及新興疾病發展,於78年增設毒物室、84年創立病毒室、88年成為衛生署疾管局病毒合約實驗室、93年新設品保室及分子診斷組、104年成立鏡檢組。
本部不僅提供了南部民眾一流的醫學檢驗服務,對台灣的防疫亦貢獻卓著。本部於84在耶魯大學熊菊貞教授與醫技系王貞仁教授協助下成立病毒室。不久,便遭逢腸病毒大爆發。在蘇益仁主任整合所有檢驗資源下,全力投入相關研究,解開腸病毒71型疫情之謎,也使成大成為全球該領域相關研究之翹楚。
「愛心關懷、追求卓越」是病理部同仁共同信念,本部已於96年通過TAF醫學實驗室認證,務求各項檢驗品質穩定一致、各檢驗部門均衡發展。99年新院區開幕後,將抽血服務由住院大樓搬遷進入新大樓一樓,明亮寬敞的空間令人驚豔,以全新面目綻現,服務品質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病理部於96/11/09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ISO15189醫學實驗室認證,同時取得受聘僱外國人入國後健康檢查作業規範認證服務醫院資格。本次認證涵蓋三個科別(臨床病理科、外科病理科、分子病理科)共10個實驗室,通過173項TAF認可項目,範圍包含了解剖病理學、臨床生化學、輸血醫學、血液學、臨床血清免疫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鏡檢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病理學等,是當時南台灣公私立醫療院所通過最多,且涵蓋檢驗範圍最廣的實驗室,其中細胞遺傳學染色體檢驗,更是全國第一家取得ISO15189認證的實驗室。
ISO 15189認證效期為三年,96年11月取得證書後,歷經四次延展認證,於108年通過延展認證時,認證項目多達291項(認證項目明細)。
透過認證及維持品質系統的過程,病理部專業技術及管理制度全面向上提升,提供臨床即時正確的檢驗及病理報告,幫助醫師進行疾病的診斷及追蹤,為臨床治療的重要依據,內部更建立起人員、文件、試劑、儀器、異常處理、環境安全、時效、品質指標等作業標準化,建立人員內部共識,以病人為中心,提升整體品質。取得認證為病理部追求品質目標的過程,而持續改善才是我們堅持的精神,病理部同仁一定會再接再勵以提供病人最好的檢驗服務。
病理位居醫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病理檢驗之水準及效率是現代醫療品質的保證。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為醫院經營的重要指標,對於檢驗室之品質管理及如何持續監控病理品質,是我們持續改進的目標。病理部的遠景是「愛心關懷、追求卓越」,使命包括:
1. 提供臨床具有醫療價值(Medical Usefulness)的檢驗服務以及提供諮詢服務。
2. 擔任醫學教育的單位,包括解剖病理醫師專科訓練、臨床病理醫師專科訓練、實習實師訓練、醫系學生實習、醫檢師再教育。
3. 發展醫學研究,提升醫療水準。
病理部之編組,乃按照繁多的檢驗及診斷項目所需的不同專門技術而訂。臨床病理科區分為生化、血液、血庫、血清免疫、鏡檢、微生物及病毒等組,每天須分析超過5000項次檢體。解剖病理科主要負責組織切片的診斷。全體主治醫師按照組織器官來源,分為肝、肺、腎、婦科、泌尿、頭頸部、乳房、內分泌、腸胃、血液病理等次專科。遇疑難病例,常須做電子顯微鏡、免疫及分子病理或原位雜合之特殊技術檢查,以幫助組織切片的確定診斷。此外,並設有細胞病理組,檢驗婦科抹片及痰液、胸腹水,及細針抽吸細胞檢體。細胞遺傳組作染色體分析,對遺傳病及特殊腫瘤,提供診斷。分子診斷組對於血液腫瘤及組織相容抗原,均可作快速精確的分析及診斷。
在教學與諮詢方面,除醫學系及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學生之上課及實習外,尚須訓練解剖病理(四年)及臨床病理(二年)之專科醫師(兩專科合併訓練,合計六年),並提供各臨床科部所需之不同臨床與病理聯合討論會。本部並在各組成立功能小組,由臨床醫師、病理醫師、醫技系教授及組長與醫檢師組成,每週開會,檢討改進各項作業之難題,及提供正確解答。
一、成為國際級醫學中心
本部將透過追求TAF實驗室認證的督促,以達成提昇檢驗水準之目標,讓病理部的品質真正和國際接軌。
二、量身訂作的個人化檢驗服務
本部將致力推動分子病理實驗室的成立,以建立穩定之分子病理診斷技術。進行探討腫瘤基因、抑癌基因、生長因子表現、追蹤腫瘤標記及染色體之變化等,提供更精確之腫瘤診斷分類及深入地預後評估。同時,病理部已協助成立組織資料庫(Tissue bank)建置於臨醫中心,以配合從事功能性基因體Functional genomics方面的診斷研究。
三、強化產學合作,邁向尖端醫學實驗室
配合後基因體時代的來臨,本部亦將與成大各基礎學科與醫學檢驗科系緊密合作,針對某些特定疾病(特別是癌症及傳染疾病)著手進行有關分子診斷的開發與研究,對於有潛力地檢驗,嘗試以嶄新技術開發或評估適合地商品化生物晶片,進入臨床應用。
專業領域及研究
5310
專業領域及研究
2635
專業領域及研究
2616、5764
專業領域及研究
2638
專業領域及研究
2648
專業領域及研究
2637
業務範圍
2631
業務範圍
2605
業務範圍
4017、2601
業務範圍
同上述分機號碼
業務範圍
2610
業務範圍
2608
業務範圍
2651
業務範圍
2656
業務範圍
2653
業務範圍
2652
業務範圍
2654
業務範圍
2604
業務範圍
3286